号: 002986088/202205-00010 组配分类: 舆情分析
发布机构: 省科技厅 主题分类: 2022年信息,综合政务,综合业务,高新科技,农村科技,社发科技
名  称: 安徽省科技工作2022年4月舆情月报
词: 文  号:
信息来源: 省科技厅
发布日期: 2022-05-11 16:22:37 成文日期: 有效
性: 有效

安徽省科技工作2022年4月舆情月报

日期:2022-05-11 16:22 来源:省科技厅 阅读次数: [ 字体:   ]

一、舆情综述

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有关“安徽省科技厅”的新闻报道(网媒+微博+微信+论坛+报刊+app+其他)1960篇,微信公众号777篇,论坛信息24篇,微博40篇,网媒831篇,APP271篇,其他相关信息量(报刊+博客)17篇。由下图趋势可知,相关信息量在4月29日达到高峰。

1.1网站来源分析

图表, 条形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由上图可知,4月1日0时4月30日24时,各类媒体报道总数量为1960篇,其中网媒占比为42.4%,在媒体中占比最高。本月信息主要来源于微信、百度百家、搜狐新闻、懂车帝、企鹅号、中财网、今日头条等相关网站。

1.2情感分析

通过系统对网民发表言论的关键词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由上图可看出,77.86%的网民保持中立态度,22.14%的网民传播了正面言论。

二、媒体情况

4月19日“合肥在线”发文《我市新增2家省创新联合体》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近日,安徽省科技厅批复同意依托安徽安利股份牵头组建省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创新联合体,依托荃银高科牵头组建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目前,全省共批复4家安徽省创新联合体,其中合肥有3家。

4月22日“安徽网”发文《新批3家!安徽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已达4家》据安徽省科技厅网消息,日前,安徽省科技厅批复组建省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水稻种业技术3家省级创新联合体,连同去年底依托科大讯飞牵头组建的省智能人机交互创新联合体,安徽省已批复组建4家省级创新联合体。

4月24日“安徽日报”发文《“创新安徽”奏响华彩乐章》日前,省科技厅批复组建3家省级创新联合体,分别为依托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安徽省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创新联合体、依托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安徽省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创新联合体和依托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安徽省水稻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至此,安徽省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达4家,通过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促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一体联动,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月24日“中安在线”发文《助推科技抗疫成果应用 安徽科技大市场举办4月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4月22日上午,安徽科技大市场4月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科技抗疫专场)成功举办,本次交易会在安徽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由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办,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旨在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交易,强化抗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离不开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支撑。举办此次交易会,既彰显了安徽科技创新统筹支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效和坚定意志,也表明安徽持续打造中国(安徽)科交会品牌的信心和决心。省科技厅将积极发挥安徽创新馆服务职能与平台优势,持续汇聚推广抗疫科技成果,发布更多应用场景,让抗疫“硬科技”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新的更大功效。

4月27日“安徽日报”发文《“两强一增”,助推乡村振兴加速跑》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去年,安徽省新建高标准农田560.34万亩,总面积达55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2.4%。今年安徽省将新建高标准农田510万亩,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并实施整县推进试点,提升农田建设速度和质量。自启动种业强省建设以来,安徽省已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5352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186份。今年将加快种子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推广应用,提高亩均单产和效益。加快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今年安徽省在科技强农方面重点实施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等6大行动,在机械强农方面重点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等6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

4月29日“人民日报”发文《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 安徽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继去年12月批复科大讯飞牵头组建安徽省智能人机交互创新联合体后,近日,安徽省科技厅又批复由相关领军企业牵头组建的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水稻种业技术3家省级创新联合体。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说,围绕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还将组建更多的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集中力量开展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安徽,科技创新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栽树工程”。抓科技创新,既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又要善于选种培植,打造出“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安徽努力让每一个创新者都能找到承载梦想的土壤,让每一家创新企业都能更好发展,为“十四五”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三、网民言论情况

4月25日,“新浪微博”用户“爱上大铜陵”:【安徽精心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会”】日前,在安徽省科技厅指导下,安徽科技大市场4月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科技抗疫专场)成功举办。从救治到防治,各种抗疫科技成果齐齐上阵,并以线上直播方式向外界全景呈现。现场发布来自合肥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清扫环卫车、合肥中科纳普新材料有限公司纳米银抗菌消毒喷雾等7个产品应用场景。“云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线上成交科技成果合作项目193个,完成交易金额3.1亿元。

4月25日,“新浪微博”用户“中国建材杂志”:【海螺集团牵头组建安徽省水泥工业碳捕集转化应用创新联合体】日前,安徽省科技厅批复组建省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复合材料、水稻种业技术3家省级创新联合体。其中,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的省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应用创新联合体将围绕水泥工业二氧化低耗高效捕集技术、二氧化碳转化应用技术及金融产品技术等开展研发攻关,为水泥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平台、人才和应用支撑。

四、国内科技相关报道

4月13日,“中国网”发文《100公里!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记者12日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龙桂鲁团队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陆建华团队合作设计了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量子原理能够用于感知窃听。”龙桂鲁介绍,量子直接通信以量子态作为载体来编码和传输信息。量子直接通信改变了传统保密通信的双信道结构,将噪声信道下的可靠通信发展为噪声和窃听信道下的可靠和安全通信,不仅能够感知窃听,还能够阻止窃听。

4月25日,“观察者网”发文《中国AI科技何以昇腾,人才培养是关键》目前,中国在AI应用落地方面虽然走在世界前列,但劣势也十分明显。例如,在人工智能算力领域,中国在高端AI处理器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短板;在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主流开源基础算法框架仍由国外互联网巨头主导,呈现出谷歌TensorFlow与脸书Pytorch双寡头并驱态势等。技术和生态短板的背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最大的瓶颈还是人才不足。人社部2020年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美AI人才数量差距悬殊,我国AI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如果不加强人才培养,采取“规模化生产”的人才模式,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会突破1000万。

4月26日,“光明网”发文《“十四五”,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的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新能源、非常规油气、先进核能、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表示,“十四五”时期,亟须加快推动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一步激发能源创新发展新动能。国家能源局、科技部近期联合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4月25日,“中国经济周刊”发文《重庆科技成果转化,薄弱在哪儿?》身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重庆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并不低,2020年全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526.79亿元。2021年又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投资283.6亿元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八大项目。但近几年孵化出的能走向资本市场的本土高科技型企业却并不多,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成为重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补足重庆市科研基础设施的短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月22日,“中国新闻网”发文《科技战“疫”,全球寻何新“利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探讨应对之道的声音不断。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病毒监测、疫苗研发生产、诊断治疗……在战“疫”的多个关键环节中,科技都是制胜“利器”。正在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各方纷纷提出利用科技战“疫”的新思路。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拉吉夫·沙阿介绍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了流行病预防研究所,“我们努力建立一个全球早期预警系统,以便迅速发现新的变异株,并快速阻断传播”。“我们致力于提升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变异监测的能力,同时分析废水、旅行信息、消费者信息等非传统数据。”拉吉夫·沙阿说,希望更多机构能加入数据共享,以共同防范和化解危机。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会上介绍说,中国已实现新冠病毒疫苗5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全覆盖,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单价及多价疫苗研发已取得积极进展。

null
文件下载